心有大我,为国育才。集成电路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环节,关系国家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今年,是广东工业大学IC班成立10周年。
该班汇集了全校最“牛”的师资,拥有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专业软件实验室,是学校首个跨学院、跨专业招生的班级。深耕十年声名鹊起,IC班厚积薄发,成为华南地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3年初,为加快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广东工业大学成立“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本科班(简称IC班)。IC班通过遴选的方式,从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等相关专业选取约60名学生,采用“2+2”学制进行培养,本科前两年学习原专业内容,后两年才进行IC相关的专业学习和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熊晓明
初创期的困难比想象更多。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IC班班主任熊晓明依然清晰地回忆起10年前。2013年春节,刚从美国回来的熊晓明独自在学院办公室思考如何拟定IC班培养方案。万事开头难,熊晓明四处寻书,参考书籍短时间内买不到,他就骑着单车,从图书馆驮运参考书籍,满满两大箱。春节过后,IC班第一套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出炉。
从知名度低、不被看好,到如今成为华南地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高地。目前,IC班已有九届学生毕业,毕业后的平均薪酬也以每年超过10%的速率在增长,在华南地区集成电路企业界具备了良好的知名度。
IC班的同学们进入到企业之后,所展现出的强大的综合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IC行业企业高度认可。学生毕业后,超过80%入职华为、全志等知名芯片企业。IC班升学去向涵盖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大学。
作为IC班的第一届毕业生,胡湘宏见证了IC班从创立时的艰辛,到如今的发展壮大。去年,他已实现身份蜕变,成为广工的老师。因为IC班,他在大三时实现弯道超车,从一个专业技能很差的平凡学生成为一个专业技能较强的好学生。在熊晓明的鼓励下,他踏上了深造科研的道路。一路走来,非常艰辛,他最大的收获是勇于直面困难的心,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初入大学时,李学铭也曾不知所措,没有自己的目标,没有努力的方向。加入IC班后,同学们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都怀揣着对集成电路这一学科的憧憬。如今已在广工攻读博士学位的他,怀念并感恩同学们陪伴和共同奋斗的日子。无论将来的道路如何延伸,他相信,IC人都将成为不断追求进步和积极影响他人的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迎接更广阔的世界。
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建立以来,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获批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学院)、广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新增集成电路软硬件一体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全国仅有3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入选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全省唯一)。
IC班荣誉班主任颁任仪式上,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沈彬代表学院为熊晓明老师颁发聘书。
“没有全体师生的不懈拼搏,就没有集成电路学院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沈彬希望IC班能为广东工业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不竭动力。
2020年以来,在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指导下,广东工业大学“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集成电路学科,支撑广东省集成电路高端人才培养,于2021年正式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已被明确列入“广东强芯工程”的“四梁八柱”中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自第一期IC班开设以来,学校与2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生培养、实践、实习的长期合作关系,并打造以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为依托的创新创业通道。
“培养出一代或几代学生比你自己个人做得再多再好意义都更大”。熊晓明每每想起恩师葛守仁教授的教诲,纵使困难重重,也迈步前行。从零开始,为祖国的集成电路事业贡献自己的光与热,照亮下一代人前进的路。
十周年,是一个腾飞的起点,IC班将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一往无前,驰骋在中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广阔原野上,为祖国芯片科技核心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属于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力量。
网页链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9125955/rmh3912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