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大部署。高校具有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集聚效应,与区域共同促发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广东高校牢牢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在科研、专利、成果转化等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我是来自粤芯半导体技术研发部的(工程师),我姓于,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咱们集成电路制造相关的一些知识。”
在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强芯班”的课堂上,芯片工程师于绍欣完成了今年秋季学期的第一次授课。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是因为学院实行“学业+产业”双导师培养机制。
为攻坚核心技术,广东工业大学以国家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2021年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确定了“2+2”“3+1”学制,在学生大二或者大三的时候,从学校8个学院28个工科专业进行选拔招生,横向打破专业壁垒,实行跨学院、多专业的横向交叉融合培养模式,同时引入龙头企业,在粤芯半导体、华大九天等芯片龙头企业聘请30余多名兼职校外导师。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时,直接进入企业跟随导师在项目组实习。
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资深经理于绍欣:“整个制作流程至少有1000多步,那学生的话是从头到尾的每一步流程,都可以进行了解,可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可以有第一手直观的感觉。”
院长熊晓明曾在知名企业工作25年,深知产教融合对培养集成电路人才的重要性,只有将一线研发思路与最新市场需求融入教学过程中,才能让学生学到最新的技术技能。
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熊晓明:“像我们的课程教材都是由企业来定,包括学生的选拔企业直接参与,还有一部分的课程缺乏设备这些东西的话,也是有企业的老师来上课。”
“牵手”华为、粤芯半导体等30多家企业,广工开设的“粤芯班”“强芯班”, 紧密对接大湾区产业需求输送高契合人才。近五年,学校已在集成电路设计、封测等领域,培养近2000名硕士、近百名博士,规模、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力撑广东“强芯工程”,实现了学校与区域的“双向奔赴”。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广工厚植产业基因,服务国家所急、广东所需,做实“与产业深度融合”,力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交叉,应需而变育人才,实现学校与国家、大湾区、广东的同频共振、命运相系。”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广东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