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专业介绍 >> 正文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发布时间:2022-02-21点击数: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视频介绍



专业名片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在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化电路、子系统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以实现电路和系统的集成为目的,是电子、物理、材料、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主要学习和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态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0年入选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专业发展概况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于2008年,原名微电子学,2013年更名为现名。所依托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于2003年、2006年和2021年分别获批设立二级学科硕士点、专业硕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

专业定位

从广工大“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做贡献”的办学定位出发,专业根据就业状况和人才需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综合型人才,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将微电子器件与工艺-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三者的结合作为培养特色,为学生构建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全面的立体式知识结构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辅以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课程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真实化,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相关产业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广东省社会经济与电子行业发展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思维、协同创新能力,能够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业、半导体器件制造业和各类电子工程领域胜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研发、生产、管理以及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努力和学生的奋斗,能够逐渐成长为微电子行业的骨干工程师和管理者。

7D792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够适应微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系统思维、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和迁移能力,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跟踪微电子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较好的协同创新能力,从事本领域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开发、设计和生产等工作;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维护团队协作精神,保证工程项目工作有效实施;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掌握国内外新兴技术并应对科技发展挑战,拥有终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微电子封装技术。


CEFC9

专业实践环节

实验实践类课程包括军训、教学实习(含工程训练)、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占总课程的比例超过25%,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解决问题和应用能力。此外,学生还有大量机会参与课外竞赛活动,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等。

E5C8E

21C9C3

专业师资力量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4名,讲师5名。全部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5人具有海外背景,10人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拥有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和“广东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张海燕教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蔡述庭教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魏爱香教授,学校“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熊晓明教授、鲁圣国教授、刘远教授、姚英邦教授、刘振教授,学校“青年百人”等一批优秀教师。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初次月薪从2017年的4602元提高至2020年的8120元。对就业行业统计,41.3%在电子行业(其中超过50%为集成电路行业),11.7%在计算机及互联网行业,6.2%在制造业,5.1%在服务业,5%在贸易和金融行业,3.8%在通信行业等。就业公司包括华为、中芯国际、京东方、粤芯、全志、建荣、杰理、国星光电、康佳、德赛西威、腾讯、百度、格力、TCL等知名企业。就区域分布而言,8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广东省内,其中33%分布在广州,15%分布在深圳,其次还有佛山9.1%、珠海6.4%、东莞5.4%、惠州4.5%、中山3%,其他周边城市总共约占6.7%。从就业数据而言,广工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广东省的电子、计算机和工业制造等重点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对于经济技术发展起到很强的支撑作用。

9FE49

根据对过去5年共400多名毕业生去向的统计,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约为15%,2021年为25.5%。读研学校包括美国的滨州州立大学和德州大学、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境外的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境内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等。

4ED1F

优秀毕业生

1.刘夏聪2012届毕业生

在校表现:2012年学业优异奖,《微型计算机》评刊员

毕业去向及取得成就:毕业后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得集成电路设计硕士学位,后于香港晶门科技任系统设计工程师,目前任职于珠海艾派克微电子,任芯片设计高级主管,参与设计过华为系列手机的触控芯片,小米手环的显示芯片等产品。

33E00 343C1

2.许思源2014届毕业生

在校表现:2011、2012、2013年优秀学生一等奖,2011、2012年国家奖学金,2014年十佳优秀毕业生。

毕业去向及取得成就:毕业后于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荣誉毕业,获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学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博士全额奖学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计算机工程方向博士毕业。曾在美国Mathworks公司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基于FPGAs的深度学习研发;现在华为诺亚方舟从事EDA前沿技术研发。

2C5B5 453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