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落地“最后一百米”,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思广益”实践队于7月21日至25日赴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专项社会实践。团队以“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创新“调研—讲座—摆摊—入户—直播”工作法,推动政策精准直达群众。

调研先行,夯基定向。实践前期,队员深入多个行政村,围绕家庭收入、就学阶段、政策知晓度等维度开展问卷与访谈。调研显示,当地家长对“奖助贷补减”政策总体知晓率不足40%,尤其新生“绿色通道”、基层就业学费补偿等细则“听说过,不会用”。团队连夜梳理痛点,形成靶向宣传方案。

讲堂启智,集中宣讲。“国家资助政策乡村大讲堂”在洲林村村委会开讲。队员以“时间轴”串联入学前至毕业后全链条资助项目,通过2023届毕业生“贷款圆梦”与“辍学遗憾”的对比案例,直击政策关键。现场50余名家长学生参与互动,关键政策知晓率显著提升。

摆摊答疑,双线并行。村委会摆摊宣传与抖音直播云课堂同步启动。队员在洲林村村委会以粤语和村民面对面答疑,发放宣传册200余份,并收集村民“电子版宣传册入微信群”等建议,推动政策“线上+线下”双轨传播。

入户走访,精准滴灌。入户环节聚焦高考及录取新生家庭,队员一对一讲解贷款申请、利息减免、线上填报等流程,确保“户户明政策,家家有对策”。同时,“国家资助政策云课堂”面向悦城镇2000余名中小学生,在社交平台直播,进行资助政策线上宣讲,回放链接同步推送至镇村工作群,真正实现“一人上线,全镇共享”,推动教育扶助政策真正走进乡村家庭。


五天四夜,实践队走村入户,感民情、解民忧,用专业搭起政策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推动资助政策真正在乡村落地生根。接下来,团队将持续深化调研、跟踪成效,凝练实践成果,以青年之力回应教育公平的时代命题,为广东“百千万工程”贡献高校学子的智慧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