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集成电路是我国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没有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就将持续处于被国外“卡脖子”的状态。为提升我省集成电路研发创新能力,2020年2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广东省加快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要求我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集成电路设计相关课程,培养集成电路行业人才。
2020年以来,在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指导下,广东工业大学“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集成电路学科,支撑广东省集成电路高端人才培养,于2021年正式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已被明确列入“广东强芯工程”的“四梁八柱”中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短短一年以来,集成电路学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获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入选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3)获批“广东省高层次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创新项目”;4)入选“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发展联盟”。
二、IC创新班办学历史
为加快我校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2013年初,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刚从美国回国的“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熊晓明着手制订“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本科班(简称IC班)的培养计划,通过采用“2+2”的方式,依托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简称:广州IC产业化基地,是全国仅有的10个国家级IC基地之一),覆盖本科后两年阶段的人才培养。自第一期IC班开设以来,我校先后与Synopsys和Cadence公司制定大学计划合作方案,成立了“广东工业大学-Synopsys电子设计自动化协同创新实验室”和“广东工业大学-Cadence IC设计协同创新实验室”; 与全志、展讯、联发科、电子五所等二十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生培养、实践、实习的长期合作关系,并打造以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为依托的创新创业通道。
经过广工IC人的持续努力,其培养模式和办学经验及成果获得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目前已有五届学生毕业。学生毕业后的平均薪酬也以每年超过10%的速率在增长,在华南地区集成电路企业界具备了良好的知名度。“广工有个IC班”等先后被校报及公众媒体所报道。
2019年6月,学校成立IC创新班;2020年12月,学校成立微电子学院。2021年11月,学校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三、 特色与成效
IC创新班开展多专业融合培养,招生专业包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大数据、物联网、自动化、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多个专业。涉及到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校内多个学院,学生毕业时原则上授予原专业毕业证与学位证。经过多年的积累,IC创新班在多个方面形成特色。
1) 在课程设置方面
企业参与部分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设计。根据企业的需要,对部分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调整修订。使学生除了接受良好的课堂教学外,还能参与企业实践中去锻炼成长。
学生的反馈表示,IC创新班课程的设置并不是仅仅传闻中的“硬件”化,实际上,IC创新班不仅开设硬件类的课程例如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也开设软件类的课程例如计算机体系结构、算法与数据结构,还有可以学到很多项目经验的嵌入式开发。IC创新班开设的课程覆盖面广。紧凑的课程让学习很充实,大三一年里都保持着高效的学习状态,使得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很快进入状态。
2)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
学生的反馈表示,进入IC创新班学习,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IC创新班里有几门课都是由理论课和实践课组成,如EDA技术与工具,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等,通过完成一次次课设任务,加深自己对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不是空洞乏味,而是有用的。有时往往忽略书上的一句小结论,在上机实践时会花比较多少的时间来调试,这也让学生更加关注细节。
IC创新班的老师往往上课不会拘泥于课内知识,他们往往会结合自己的项目经验、人生体悟、科研经历等,在课上跟我们学生分享很多很受用的观点。注重项目实践的培养方式也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项目实践经历。
3) 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
IC创新班的师资经过专门的选拔设置,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创新了一些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主讲《数字图像、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及应用》的徐迎晖老师,总是秒回学生的信息。并把教材中的数十道习题在稿纸上做出来给学生分享。这份“答案和推演思路一目了然”的手稿震惊了同学们。主讲《通信原理与技术》的谭北海老师,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和考研,如果考研的学生有松懈,“很快就会收到他的提醒”。爱喝可乐的谭老师,曾颁发两瓶可乐给某位同学,因为这位同学考试如约考了90分。IC专业的学习门槛比较高,学习的教材都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翻译后的教材在中文表达上有一定差异,不好理解。余凯和李思榛老师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花了不少心思,同学们喜欢这门课程,因为“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了解到IC的基本方法”。《FPGA系统设计技术》的课程教学,与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相联系,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
4) 在实习就业及升学方面
熊晓明老师为学生考虑得很周到,为有意就业的同学举办实习对接会,为每届考研的同学组织多次考研咨询讨论会,从一点都不知道到完成初试再到完成复试,熊老师都有在关注着考研同学的动态,让学生非常感动。无论找工作还是考研,熊老师都会组织与往届的师兄师姐的经验交流会,每次都会有热心的直系师兄师姐提供帮助和指导。
IC创新班学生的研究生升学录取率逐年上升,2014级约36%,2015级超过57%。有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等名校。IC创新班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得到了IC行业企业的认可,中国赛宝、美国TI、珠海全志等企业专门来校召开专场招聘会。
自2022年起,学校将进一步升级IC创新班培养规格,投入更多资源,对IC创新班独享的实验室和学习场所进一步升级,在研究生升学方面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5) 在学习氛围营造方面
学生的反馈表示,切身体会IC创新班学习氛围好,资源也更多。班上的讨论氛围很好,对于学习上的问题,大家都比较热烈的讨论,在生活上大家也常常互帮互助。各个课程常常会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程任务,这就需要各个学院的同学配合起来共同促进。因为有小组形式,所以同学间的交流并不会少,可以认识到很多其他学院志同道合的伙伴。
6)人才培养成效
11级IC班52人,10人考取研究生,包括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毕业率100%;就业率100%;18人次获得各类竞赛奖项。12级IC班53人,荣获各类竞赛奖项共17人次;14人考取研究生,包括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大四实习单位包括珠海全志、广州电子五所等知名企业。
14级全班66人,24人考取广东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校的研究生。15级全班56人,33人考取研究生,包括广东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16级全班59人,其中升学率占59.3%,35人考取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福州大学等研究生。17级全班50人,其中升学率占62.7%,37人考取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研究生。
校报专题报道:IC科学家熊晓明和他的育人梦想
http://xbw.gdut.edu.cn/phone/content.aspx?id=13254
校报专题报道:IC班:接棒“中国芯” 我们在路上
http://xbw.gdut.edu.cn/phone/content.aspx?id=13253
搜狐新闻:广工IC班: 接棒“中国芯” 我们在路上!
https://www.sohu.com/a/228857808_20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