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专业名片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研究在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米尺度电子器件、电路、子系统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以实现电路与系统的集成为目的,是电子学、物理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学习和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态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集成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0年入选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专业发展概况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于2008年,原名微电子学,2013年更名为现名。所依托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于2003年、2006年和2021年分别获批设立二级学科硕士点、专业硕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
专业定位
从广工大“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做贡献”的办学定位出发,专业根据就业状况和人才需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综合型人才,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将微纳电子器件与制造、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三者的结合作为培养特色,为学生构建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立体式知识结构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辅以大量的实践课程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真实化,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相关产业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广东省社会经济与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思维、协同创新能力,能够在微纳电子器件与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电路技术应用工程领域胜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五年内,能够适应微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系统思维、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和迁移能力,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跟踪微电子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较好的协同创新能力,主导本领域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开发、设计和生产等工作;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维护团队协作精神,保证工程项目工作有效实施;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掌握国内外新兴技术并应对科技发展挑战,拥有终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专业基础必修课 |
专业导论、线性代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固体物理、信号与系统、人工智能基础 |
专业必修课 |
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
专业基础选修课 |
专业英语、工程制图、电磁场与电磁波、半导体器件物理模型与仿真、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半导体材料、数字信号处理 |
专业选修课 |
微纳电子器件与制造模块 |
电子器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光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纳米电子学、磁存储技术、微纳电子材料器件分析技术、半导体制造设备技术、微机电系统原理、薄膜制备技术 |
集成电路设计模块 |
SoC设计方法与实现、EDA技术和工具、射频集成电路、功率集成电路、FPGA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人工智能芯片、模数/数模转换器原理 |
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模块 |
模式识别、先进集成电路封装、集成电路可靠性、微波技术与天线、电子线路CAD、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几何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 |
提供三个模块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可根据兴趣与发展方向进行选课。
专业实践环节
实验实践类课程包括军训、教学实习(含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占总课程的比例超过25%,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此外,学生还有大量机会参与课外竞赛与科研活动,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
专业师资力量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2名,讲师11名。全部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4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12人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拥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徐永兵教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吴竞教授,省级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张紫辉教授,省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冯思路博士,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刘远教授,学校“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刘振教授、姚英邦教授、贺致远教授,学校“青年百人”特聘副教授等一批优秀教师。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初次月薪从2017年的4602元提高至2022年的12313元。就业行业包括集成电路行业、电子行业、信息技术行业、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制造业等。就业公司包括华为、中芯国际、富士康、粤芯、全志、建荣、杰理、晶丰明源、京东方、广电计量、英集芯、佰维存储、芯聚能、炬芯、中科蓝讯、智融、金升阳、国星光电、康佳、德赛西威、英维克、腾讯、百度、格力、TCL等知名企业。就区域分布而言,95%以上的毕业生留在广东省内,36%分布在深圳,34%分布在珠海,15%分布在广州,7%分布在佛山,其它周边城市约占5%。从就业数据而言,广工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广东省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和工业制造等重点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对于经济、技术发展起到很强的支撑作用。
毕业生选择读研深造方面,2023年、2024年读研升学率分别达到38.3%与36.6%。读研学校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以及境外的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美国的滨州州立大学和德州大学,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等。
优秀毕业生
1.刘夏聪2012届毕业生
在校表现:
在校期间获学业优异奖,课余兼任行业知名杂志《微型计算机》评刊员
毕业去向及取得成就:
毕业后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得集成电路设计硕士学位,目前任职极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任研发总监,主导系列产品的研发,包括:车规MCU芯片、超声波雷达芯片、矩阵车灯芯片、新能源芯片、打印机系列芯片等。兼任广东工业大学校友会集成电路行业分会副秘书长、香港科技大学校友会集成电路专业理事、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专业行业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导师、兰州大学研究生行业导师。获珠海市产业青年优秀人才、珠海市香洲好人、香山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2.许思源2014届毕业生
在校表现:
2011、2012、2013年优秀学生一等奖,2011、2012年国家奖学金,2014年十佳优秀毕业生。
毕业去向及取得成就:
毕业后于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荣誉毕业,获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学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博士全额奖学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计算机工程方向博士毕业。曾在美国Mathworks公司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基于FPGAs的深度学习研发;现在华为诺亚方舟从事EDA前沿技术研发。
3.温辛花2015届毕业生
在校表现:
2013和2014年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毕业去向及取得成就:
毕业后于2018年获得武汉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并于2019年获得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特等奖奖学金(全校7人)。2022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Communications Physics、Physical Review B等物理学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谷歌学术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GrGwyzoAAAAJ&hl=zh-CN),其中1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研究工作被Nature Physics的News & Views专栏、著名物理科学网站phys.org、韩国科技部和多家媒体报道。现为香港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4.简晓东 2015届毕业生
毕业去向及取得成就:毕业后于广东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奖学金赴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于广东工业大学任博士后,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以及广东省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支持,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物理及其应用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部专家委员会技术专家,主持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微纳电子重点专项”子课题负责人,发表SCI文章25篇,被引500余次,H因子13,兼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eramic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s Society等顶尖国际期刊审稿人。
5.曾奋元 2018届毕业生
在校表现:
多次获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毕业去向及取得成就:
毕业后于中山大学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硕士毕业后于华为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在研究部门从事AI处理器架构和AI算法相关的预研工作,工作期间获得过海思杰出创新奖;目前在蔚来汽车公司任高级工程师,从事自动驾驶相关的研发工作
6.张鑫中 2019届毕业生
在校表现:
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与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
毕业去向及取得成就:
毕业后于中山大学获得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华为2012实验室中央硬件工程院,从事电源IC相关研究工作。